近日,一場別開生面的藝術展覽——“千年技藝,跨界融合——福建省陶瓷與壽山石雕刻精品展”在福建省海峽民間藝術館盛大舉行。現場匯集了福建陶瓷與壽山石雕刻的眾多精品,展現了兩大傳統技藝的深厚底蘊與創新活力,壽山石雕、陶瓷藝術專家還應邀到現場直播。
福建省文聯主席陸開錦,福建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秘書長吳維敏,福建省海峽民間藝術館館長黃文明等領導和嘉賓到現場參觀合影
在直播中,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壽山石雕非物質文化省級傳承人、福建省壽山石文化藝術研究會會長鄭幼林老師向大家介紹了壽山石雕非遺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與嘉賓一起深入探討了關于跨界合作的要點及對今后工藝美術跨界合作的思考。百年瓷畫世家“林記金陞”的第十代傳承人林曉芳老師,與大家分享了陶瓷的制作工藝、太平宮窯千年龍窯的柴燒技藝等。在線收看人數超33萬。
陶瓷與壽山石雕刻,都是中國千年傳承的瑰寶。它們共同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和歷史記憶,見證了無數匠人的智慧和汗水。陶瓷以其細膩的質地、豐富的色彩和獨特的造型,贏得了世人的青睞;而壽山石雕刻則以其溫潤的觸感、自然的紋理和精湛的雕工,成為了藝術收藏中的瑰寶。
展覽中,德化太平宮窯的作品備受矚目。作為擁有千年歷史的古老窯口,太平宮窯在改革開放后經歷了電窯與汽窯的沖擊,傳統柴窯一度停燒30年。然而,隨著文化自信的提升,手藝人勇于擔當,重新恢復燒制柴窯,續寫歷史文脈,為文化自信樹立了新的里程碑。
《太平壺》太平宮窯
同時,展覽還展示了德化陶瓷藝術家林曉芳老師的作品,以及閩清窯、南平建窯的藝術精品。南平建窯的描金套件與山水對盞,以其獨特的技藝和精美的裝飾,吸引了眾多觀眾駐足觀賞。此外,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教師們的現代陶瓷創作,更是將傳統技藝與現代審美完美融合,展現了跨界創新的魅力。
《春妍》林曉芳、鄭小玲
《恒》白娟娟/作 廈門工藝美術學院
《布袋和尚》楊紹浩/作 陶瓷
《粉青魚紋罐》金優石/作 廈門工藝美術學院
《牛氣》 何月明/作 廈門工藝美術學院
此次展覽還特別呈現了壽山石雕刻轉換成陶瓷的作品,以及眾多壽山石雕刻精品。這些作品不僅展示了壽山石雕刻的精湛技藝,還通過跨界融合,為傳統技藝注入了新的活力。
《天祿萬年》陳為新、陳仁海、吳樂天、許國發/作 材質:壽山石、德化白瓷、閩清瓷
《童趣》 許國發、邱梅玉/作 材質:閩清窯碧水青
《投石問路》何馬/作 白石
策展人表示,此次展覽旨在挖掘傳統技藝,與時代精神、時代風貌相結合,創作出更多跨界文創作品,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精神享受。展覽不僅提升了跨界交流與交融,也為手藝人提供了展示才華的平臺,鼓勵他們創作出更多具有時代風貌的作品。
《什錦果仁》于福興/作 材質:壽山石
《周野飛鹿》袁德春/作 材質:芙蓉瓷白
《洞見》 羅常征/作 金繕修復破裂建盞與脫胎漆結件
《石壺》李香郵/作 壽山石
《盞景過云煙》鄭嘉誠/作 材質:壽山石、建窯高足盤
《煙火》 邱雁芳/作 老撾石
《印象敦煌》陳福波/作 陶瓷
此次參展藝術家(以首字母排序)有:白娟娟、陳福波、陳仁海、陳為坤、陳為新、陳喆、陳貞坦、陳志弘、陳智楠、“德化太平宮窯”、杜海中、何馬、何月明、金優石、雷榕貴、李香郵、李長春、林海超、林君偉、林君偉、林秋蘭、林曉芳、羅常征、邱梅玉、邱雁芳、王林寶、吳樂天、徐建明、許國發、許慶裕、楊紹浩、葉志向、尹芳娜、于福興、袁德春、鄭嘉誠、鄭小玲。
轉自:福建省壽山石文化藝術研究會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