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do id="y4mge"></bdo>
    • <strike id="y4mge"><em id="y4mge"></em></strike><s id="y4mge"></s>
      <td id="y4mge"><em id="y4mge"></em></td>
      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藝術頻道 > 藝術評介 > 正文
      新劇速評——閩西漢劇新編歷史劇《王景弘》
      2024-10-23 17:07:07 來源:龍巖市文藝評論家協會 責任編輯:馮韻 作者:

      海報設計:李思穎、曾靜蓉

      龍巖學院傳播與設計學院

      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10周年之際,在全國文藝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熱潮中,為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推動新征程文藝評論工作發展,本次“新劇速評——閩西漢劇新編歷史劇《王景弘》”由龍巖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指導,龍巖市文藝評論家協會、龍巖市戲劇家協會主辦,龍巖市漢劇傳習中心協辦。戲劇評論是融匯智識、思想與情感的審美活動。通過戲劇述評的形式,以期從不同視角理解和解讀戲劇本體 ,關注戲劇深層的結構和內質,關注戲劇所表達的內在思想和主題,關注戲劇的社會價值和文化品質,同時幫助公眾更有效地認知、欣賞閩西漢劇。

      本次新劇速評邀請龍巖市文藝評論家協會部分優秀成員從各自的文化立場、邏輯和視角進行多維度的觀點闡發,既具有一定的指向性、思辨性、綜合性和開放性,亦是一種交流、探討與共融。

      朱荔婷

      龍巖學院傳播與設計學院副教授、藝術學專業博士生

      福建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副秘書長

      福建省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

      龍巖市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

      以久久為功之力,講好中國故事 

      ——觀閩西漢劇新編歷史劇《王景弘》

      講好中國故事是樹立當代中國良好形象、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戰略任務,對于讓世界各國了解中國以及提升中國在世界舞臺的影響力具有重要意義。

      閩西漢劇新編歷史劇《王景弘》可謂是中國故事中的一個“超文本”,將明朝航海家王景弘的傳奇故事搬上舞臺,通過細膩的敘事對話、獨特的藝術創新和深遠的主題探索,生動講述了王景弘在航海、軍事等方面的卓越貢獻,以及他對開拓海上絲綢之路、拓展海外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的巨大影響,也深刻揭示了人類共有的探索精神與文化交流的重要性。本劇在龍巖人民大會堂、福州工人文化宮的成功上演,一方面為觀眾帶來了一場精彩的視聽盛宴,更以其深刻的歷史內涵和藝術創新實現了歷史話語、戲劇話語和大眾話語的有機統一,并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另一方面展現了國家級非遺閩西漢劇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以久久為功之力,求精作善之勢,達玉汝于成之果。

      一、近鑒毫端,此時此地

      從微觀層面看,閩西漢劇新編歷史劇《王景弘》以海洋文化為底色,高密度、超濃縮、流暢的臺詞和跌宕多變的敘事節奏進一步拓寬了戲劇張力及抒情表意功能。與此同時,當下“科藝”融合的創新語境,身處被AI包圍的人工智能時代,讓我們更為深刻思考戲劇藝術所處的坐標和價值點。德國哲學家、思想家本雅明在《機械復制時代的藝術作品》中提出了著名的“機械復制時代的藝術論”,即使是在最完美的藝術復制品中也會缺少一種成分,即藝術品的“此時此地性”,可以解讀為獨一無二和原真性。“此時此地性”在戲劇上具有兩重性,一方面,指向空間場域。戲劇不單指劇本內容的舞臺展示或臺上演員的肢體表演,而是指臺上和臺下、演員和觀眾之間形成一種近距離直接性面對,且互動交流的情境化實踐。此外,戲劇的表演過程是連續且完整的,且每次表演都是全新的。另一方面,指向賡續傳承。被譽為“南國牡丹“的閩西漢劇是客家人情有獨鐘的古老劇種,為我們傳遞出一種以藝傳道、以藝接力、薪火相傳的精神,在當下彌足珍貴。

      二、中察內質,獨創新觀

      從中觀層面看,此劇既承傳統,又辟新域。首先,在綿延賡續的歷史發展進程中,閩西漢劇作為民族藝術的精華和情感紐帶之一,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地方劇種,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其次,項目自啟動以來,作為本劇出品和演出單位的龍巖市漢劇傳習中心和主創團隊詮釋對歷史文化、對閩西漢劇的初心使命,憑著情濃始終的熱愛,反復推敲劇情承合,精心雕琢,用心考量舞臺效果和整體基調,呈現出一種靜心沉淀和品質追求。再次,在美學建構上,以王景弘作為引人入勝的文化內核,通過文化考究和層次豐富的新視覺表達讓明朝時期的千古風貌得以在觀眾眼前“全景式”展開。最后,此劇對閩西漢劇的理念內涵及其表現形式進行一定程度上改造轉化,賦予其新時代內涵和現代表現形式。

      三、遠觀其脈,家國情懷

      從宏觀層面看,千古壯舉下西洋之宏大敘事,通過閩西漢劇的底色構建中國式話語與敘事體系,形成個體情感和集體記憶交融,共同塑造了王景弘的英雄榮光與家國情懷。在傳播的理念和視域下,閩西漢劇作為首批國家級非遺,其本體具有中國話語的本土化內涵的表征和國際傳播力,同時具備自身的生長潛力。《王景弘》在文化的契合點、情感的共鳴點上輸出“中國特色”與“國際性”有機統一的故事內容,使海洋文化的魅力歷久彌新。

      當閩西漢劇新編歷史劇《王景弘》被鐫刻“海絲之路”的印記和賦予歷史文化的厚度之時,在“出圈”“出海”中開創一條新路,與時代浪潮同頻共振,與民族復興同向而行已然發生。

      蘭壽春

      龍巖學院師范教育學院中文系教授

      龍巖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

      王景弘:怎一個犟字了得

      ——閩西漢劇《王景弘》人物形象的深度塑造

      閩西漢劇新編歷史劇《王景弘》演出成功,廣受好評,與劇中主角王景弘人物形象的精心塑造是分不開的。

      “犟”是王景弘人物形象的突出特點。他的“犟”主要體現在他執意進京面見圣上,要求重啟下西洋。編劇王文勝給他設置了五重考驗:一是從南京來到京都,年逾花甲的他克服了千里迢迢的奔波勞累;二是他闖入紫禁城,面對巡邏士兵的驅趕毫不畏懼;三是遭到何公公勸阻譏諷,他仍執意要見皇上;四是何公公不予通報皇上,他就一直在養心殿前徹夜長跪不起;五是皇上見他之后,勸他不要多管閑事,回家安度晚年,他卻執意請求重啟西洋之行,氣得宣德皇帝大怒,直說“你,你,你怎么這么犟,不聽勸呢!”

      這五重考驗,深度刻畫了王景弘勇保大明海疆的無私無畏心理,凸顯了王景弘鍥而不舍的執著精神。一波三折的故事情節,演員李勇洪的出色表演,引起臺上臺下情感的高度共鳴,的確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好戲!

      善于言辭,也是王景弘形象的一大特點。要說服皇上重啟下西洋計劃,誠非易事。編劇也讓主角的言辭委婉生動,巧妙地設置四個層次:一者,下西洋安撫四夷是先祖皇帝的國策,當今皇上以孝治天下,必然遵循先祖的既定政策;二者,發展國內經濟固然重要,安定海疆、睦鄰友好同樣重要;三者,沿海匪患嚴重,民不聊生,西洋各國多年不能通商,有損大明聲譽;四者,我王景弘有航海經驗,愿意再次為國效力。

      如此,有理有據的陳辭,果然打動了宣德皇帝,同意了再啟下西洋的計劃。當然,這個結果也打動了觀眾的心,為王景弘的語言智慧、憂患意識和遠見卓識而大為嘆服。

      當然,王景弘性格中也有能忍的一面。摯友鄭和與老伙長的去世,讓他悲痛不已;何公公前來探慰的奸猾,讓他痛苦悲憤;朝廷內監與朝臣的非議,迫使皇上發布停止下西洋的詔令,他上書無果,甚至被發往南京任職了事,更令他沮喪與無奈。他只好忍下心來,專心著述,整理航海經驗與見聞。這種“忍”是他作為“凡人”一面的正常心理狀態。

      王景弘有能忍的一面,也有不忍的一面。當老伙長之女海妹前來訴說海盜猖獗、諸番使前來懇求欲返故國時,他毅然決定赴京覲見皇帝,要求再啟下西洋計劃。他性格中的犟又戰勝了忍。

      犟與忍,是構成王景弘性格的兩個方面,劇情在矛盾沖突中,豐富、完整地表現了他這兩種性格所體現出來的言行與心理活動,刻畫出一個生動而真實的航海家形象,這或許就是這部歷史劇大為成功的秘訣所在。

      王若伊

      龍巖學院傳播與設計學院副教授、藝術學博士

      福建省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

      龍巖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

      致敬理想主義者的頌歌

      ——新編閩西漢劇《王景弘》觀后

      龍巖市漢劇傳習中心出品的新編歷史劇《王景弘》順利演出,是閩西文藝界的一件大事。

      王景弘是明朝人,與鄭和同時代,同為航海家,甚至也同樣官列正使。鄭和七下西洋他同行四次,鄭和歿于海外(印度古里),也是他率船隊扶柩返航……于個體而言,以上成就足以令人稱道,但中國的歷史浩瀚無窮,與鄭和的身份經歷如此相同,竟也很難在歷史中得到同等的地位。幸好在王景弘的故鄉龍巖,有一批藝術家們孜孜以求,將一個隱藏數百年的歷史人物在故紙堆中挖掘出來,編成歷史漢劇,呈現在我們眼前。藝術始終是屬于理想主義者的獻祭,看完閩西漢劇《王景弘》,我對歷史人物王景弘充滿了敬意,同時更對參與此劇創作與排演的藝術工作者們肅然起敬。傳承閩西優秀傳統文化,從來并非一句空談的口號,而是一群人、幾代人自覺肩負的使命,是戲曲藝術傳播者心中共同的理想。

      閩西漢劇《王景弘》主題鮮明,聚焦于下西洋的意義:讓東南沿海各國和平相處,互相通商;保護沿海以海為生的漁民不受海盜欺凌,讓百姓能安居樂業。這是航海的理想,也是大國的理想。劇作情節設計精巧,王景弘心懷弘揚中華文明的航海理想,被同僚誤解成為滿足一己私欲的行為,是劇作的核心沖突。另外,本劇服裝妝造、道具舞美的設計都堪稱一流,巧妙運用現代化的聲光電技術、LED效果,將舞臺空間拓展成全新的世界,為觀眾營造了一個真實而富有感染力的歷史場景。

      歷史劇的編排非常有難度。史家記史須直面書寫,不諱隱,不矯飾,而戲劇為情節引人入勝,則不惜“添油加醋”,以曲折婉轉為目的;史家記史須求真務實,不虛構,不拓展,而戲劇的核心是故事,戲劇性是故事的靈魂,它恰好發生在史家無法觸及的隱秘區域。在文學界有句名言:“新聞終結的地方,小說就開始了。”而對歷史劇而言:“史家停筆的地方,戲劇就出現了”。漢劇《王景弘》選取了獨特的歷史切面:回避了他與鄭和同行的大部分階段,選取與鄭和最后一次同下西洋的節點為故事前情的著力鋪陳,將故事重心放在王景弘為了“八下西洋”與權貴抗爭的段落。與鄭和同行的橋段,既展現中國航海家們心懷世界的理想,又巧妙地把鄭和歿于海外后,王景弘終將獨自承擔航海使命的孤獨無助從容展現,并以此構建起基本矛盾結構——國家利益需要(外交)、百姓安全需要(民生)這些下西洋的重大使命并不為人所知:皇帝以財政支出龐大為由取締,同僚何公公為自我權欲百般阻撓。而王景弘最終還是在理想主義的驅使下勇闖金鑾殿,立陳航海利弊,不惜舍身取義,促成了“八下西洋”的壯舉。新編歷史劇《王景弘》是對理想主義者精神世界的生動寫照,是對他們不朽信念的深情頌揚,更是對理想與現實之間永存的矛盾關系發出的深刻扣問。

      故事的結尾是“八下西洋”起航,那也是理想主義的起航。當下文化潮流日新月異,傳統藝術的魅力亟待挖掘與傳承。新編歷史劇《王景弘》在政策引領和團隊努力之下,從2022年劇目的策劃、采風到今天成功進榕會演,正在將閩西漢劇這一國家級非遺文化精品推向一片更為廣闊的藝術舞臺。這讓我深深感受到,每一顆心都好似一艘船,縱然征途漫漫風云變幻,只要懷揣堅定的理想,一定能劈波斬浪,揚帆遠航。

      陳榮陽

      龍巖學院師范教育學院中文系主任、教授

      北京大學文學博士

      原遵義市文藝評論協會副主席

      龍巖市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

      一部正能量、有想法的優秀新編歷史劇

      觀閩西漢劇《王景弘》

      老實說,17號晚上的這場閩西漢劇《王景弘》,是我第一次完整觀看漢劇全本大戲。

      作為一個出身文學的戲迷,我最愛的是昆曲越劇這類精致流麗、婉轉細膩的南戲流派劇種,這類劇種往往曲調悠揚綿長,辭藻華麗典雅,唱腔溫和柔婉,感覺這才是江南的文采風流。在這種審美習慣下,當轉而面對漢劇這類皮黃聲腔濃厚的戲曲之時,其粗獷豪放、質樸厚重的表演風格,以及富含濃郁地方特色的唱腔與音樂,確實讓我在一開始感到有些難以入戲。

      然而,隨著演出的開始,我也逐漸感受到了漢劇之美。這種轉變,就像是從江南的煙雨蒙蒙突然步入了塞北的大漠風沙,需要一番時間去適應和品味,方能領略到它獨有的魅力與韻味。

      可以看出,為了呈現這么一場精彩的演出,龍巖市漢劇傳習中心付出了非常多的心血。要從相對有點單薄的史料中扒梳出王景弘的相關事跡,組織劇作家走訪眾多史料古跡,再編排成一出邏輯嚴密、跌宕起伏的劇作,需要一些巧思在內,更需要強烈的責任感與使命感橫貫其中。一出《王景弘》背后,體現了漢劇傳習中心響應國家戰略,弘揚海洋文化、構建“海絲”紐帶的時代熱情,更體現了其傳承漢劇文化、尋求藝術突破的創新夢想。

      整部劇大膽突破傳統漢劇窠臼,在舞臺布景、人物妝造與音樂編排方面,都做了一系列的創新嘗試,海戰場景的演繹氣勢恢宏,勾心斗角的對手戲生動有趣,幾場主角的精彩唱詞則令人動容。我尤為欣賞的是,主角王景弘的身份雖是太監,編劇方卻大膽拋棄了傳統生角的假嗓,以介于官生與老生之間的真聲來演唱,這樣一種變化,使得劇中的主角王景弘與鄭和都堂堂正正,充滿了令人心折的陽剛之氣。開頭部分二人扮相俊美、唱作俱佳,加以兄弟情深、智勇雙全,令人頓生雙珠合璧、一時瑜亮之感。

      可以說,這是一部正能量、有想法的優秀新編歷史劇,值得好好細品,慢慢琢磨!

      當然,作為一部書寫大航海傳奇人物的大作品,特別是王景弘恰恰是明代結束大航海探索開始閉關鎖國的節點性人物,我覺得僅僅以繼續鄭和的下洋事業執念來推動其第八次下西洋,過于簡單了些,如果能夠以王景弘隱約感受到航海時代到來的歷史宿命卻又不知如何說服同時代的人,增加其源于內心的痛苦與糾結,最后再以驅逐沿海海盜、護送各國使臣回家兩個動因來開啟第八次下西洋,會有助于提升本劇的悲劇感與崇高感。

      張強

      龍巖學院傳播與設計學院教師

      北京電影學院電影學碩士

      福建省網絡影視劇評審專家庫成員

      龍巖市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

      歷史敘事與藝術想象

      ——淺說閩西漢劇新編歷史劇《王景弘》的創作策略

      對歷史的藝術演繹向來都帶有當代的色彩。這也就意味著,當我們在看歷史劇時,我們看的并不是歷史,而是當下。由龍巖市漢劇傳習中心排演的大型閩西漢劇《王景弘》亦是這樣一部借古喻今、舊瓶裝新酒的作品。

      王景弘是偕同鄭和下西洋的重要人物。關于鄭和下西洋的目的,史學界尚有諸多爭議,未能定論。史料的缺乏讓歷史研究陷入了迷霧,卻也給了藝術創作足夠的想象空間。《王景弘》一劇便在歷史所提供的框架內,展開了大膽而合理的想象,賦予了王景弘、鄭和及其一干人等以新的面貌。這新的面貌正呼應了當今時代構建海上絲綢之路的主旋律,暗合了當代中國正逐漸從一個陸權國家走向海權國家的現實。在藝術創作的方法論上,該劇真正踐行了“文章合為時而著”的精神。

      有明一代,海禁成為了一項基本國策。這種“閉關鎖國”的狀態一直延續到了清代,極大地阻礙了中外之間的商貿和文化交流,造成了近代以來我國被動挨打的局面。在這種歷史敘事的邏輯下,鄭和下西洋的意義就不言自明了。只有保持開放和擁抱海洋,中國才能有更好的發展。這正是排練《王景弘》這出大戲的當代意義之所在。該劇將敘事的重心放在了下西洋行動遭到了罷停的歷史節點,讓我們感受到欲推動歷史巨輪之前進有多么的困難和偉大。

      《王景弘》一劇的開場就直陳敘事核心,引出了朝堂之上臣子掣肘、明爭暗斗的現狀,為后來王景弘在朝堂上的辯難埋下了伏筆。該劇的戲劇性無疑是極強的,其戲劇性張力來源于鼠目寸光、心懷鬼胎的保守勢力和一心為國、不求私報的下洋集體之間的角力。編導并未賦予保守勢力一定的多面性和復雜感,而是將其處理成較為單一的、符號化的反面角色。這樣的人物設定雖然喪失了更為廣闊的歷史縱深,卻也讓故事的發展更為緊湊,不至于讓觀眾分散注意力,更有利于達到該劇以古喻今的創作目的。

      我們能明顯地在王景弘和鄭和身上感受到那種超越其時代的進步意識,也即意識到海洋對于一國之發展的重要性。這種意識自然是編導賦予的,而不可能為當時的王景弘和鄭和所擁有。《王景弘》與其說是一部歷史劇,毋寧說是一部充滿著當代意識的“時代劇”。

      在創作的策略上,該劇放棄了探討更為復雜的歷史情境的可能,而是將其簡化為鮮明的陣營對立、激烈的戲劇沖突、堅定的人物形象、華美的舞臺設計和那些始終回蕩在我們耳邊的西皮二黃的曲調。

      孫家耀

      龍巖學院師范教育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在讀本科生

      龍巖市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

      八下西洋安海疆,三改劇本塑英魂

      ——淺談閩西漢劇《王景弘》的人物塑造

      閩西漢劇《王景弘》是今年最讓我驚艷的一場舞臺演出,其燈光、音樂、演員間配合之精妙,服化道設計之華美再到劇情和臺詞本身的藝術性和敘事性完美結合,無不透露著其制作之精良、全體參與人員工作之用心。要完成這樣高質量的一出戲,熱愛和實力缺一不可,真是讓人心生敬意!

      這部作品以國家非遺項目“閩西漢劇”為載體,講述了從龍巖漳平走出來的偉大航海家王景弘的傳奇經歷。毫無疑問,以人物為題材創作的作品,人物形象的塑造是重中之重。戲劇以下洋——罷停——再下洋為主要故事線延伸出一個個相互聯系的故事片段,每個片段都給觀眾展示了“不同”的王景弘。如“生擒蘇干喇”的情節里展現的是智勇雙全的王景弘;在“景弘三拜”時觀眾看到的是重情重義的王景弘;在“鄭和病逝”和“鄭和入夢”片段讓我們為二人的兄弟情深所意動;面對圣旨時,心懷壯志的王景弘面對殘酷現實不得不妥協又讓人扼腕嘆息;面對皇帝和何公公的刁難,王景弘體現出堅韌不拔的一面。以劇情的推進,一步步深入“解剖”主人公的內核,最后在觀眾心中組合成一個鮮活的、復雜的王景弘人物形象,這就是這部戲人物塑造的巧妙之處,也是其魅力所在。

      除開劇情本身,戲曲演員的臨場表演也是使人物如此生動的一大原因,戲如何演的活靈活現,無外乎兩個方面:聲和形。聲是臺詞和唱腔,形則是動作神態等。臺詞設計極具個性化,極力貼合人物性格。而人物對話時也絕不是有什么說什么,所謂“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何王對手戲時的語言藝術也讓人拍案叫絕。而唱腔更是奧妙無窮,在生旦凈丑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分,如王景弘(生)采用原喉發聲,嗓音寬亮深厚,行腔蒼勁挺拔,穩實剛健;海妹(旦)則子喉發聲,嗓聲細嫩而柔和,行腔嬌柔婉轉,都是各具特色而又符合人物設定。其動作上通過對比何公公和王景弘就可以窺得一二:何公公大搖大擺,不拘小節,盡顯小人得志之態,而王景弘則步幅較小,有板有眼,不疾不徐,更顯穩重。

      另一點值得一提的是,這部戲的人物形象更加具有多面性,更加立體。人本就是一個矛盾集合體,成功的人物塑造一定不是非黑即白,非好即壞。優缺點共存、正反面相呼應,內部具有自我矛盾卻又相統一的角色才更具真實性。剛正如王景弘,也會為了下洋之事,給何公公送禮以求討好,但這并不影響王景弘在我心中的形象,因為安定四海既是鄭和的夙愿,也是王景弘奮斗終身的目標;為了爭寵費盡心機手段的何公公面對禮物的誘惑竟也能拒之門外,并且也并未對王景弘趕盡殺絕,一方面是怕皇帝怪罪,另一方面也是源于內心的一抹良心;而明宣德帝雖不識大局,目光不夠深遠,但也體恤老臣,只不過是身居高位,多方掣肘身不由己。

      《王景弘》的創作能夠從歷史人物出發,發掘不同的角色的內核,能夠將脫胎于史書的原創故事情節敘事和人物塑造巧妙結合,足見其制作人馬的功底深厚。也許是篇幅有限,也許是為了著重刻畫主要人物,戲劇的部分配角雖然登臺時間不短,但存在感較低,給我一種對劇情推進或烘托主人公形象的作用不明顯,可有可無的感覺,有損觀感。當然以上也只是我的一些個人看法,總體來說《王景弘》毫無疑問是一部優秀的作品,既對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閩西漢劇”進行了宣傳發揚和傳承,也讓更多人了解到了閩西偉大航海家王景弘的豐功偉績,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弘揚海絲文化起到了積極作用。


      主創團隊介紹

      出品人:劉佳柳

      國家二級藝術管理

      龍巖市漢劇傳習中心主任、書記

      龍巖市文聯兼職副主席

      福建省戲劇家協會理事

      龍巖市戲劇家協會主席

      龍巖市第五、第六屆政協委員

      創作出品《伯公燈》《紅翎子草鞋》《萬能的神鎬》等新戲,其中《伯公燈》獲“第七屆福建藝術節·第二十七屆戲劇匯演”劇目一等獎等九個獎項。組織復排《二度梅》《仇大姑娘》《十五貫》《祝枝山嫁女》《春草闖堂》《西廂記》《春娘曲》《三拜花堂》《蘭繼子》《白蛇傳》《百里奚認妻》《打洞結拜》《石秀探莊》《柴房會》《花燈案》《薛平貴別窯》等幾十出傳統大戲、折子戲。先后帶隊參加第十五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晉京參加福建省地方戲曲展演、“首屆中國(武漢)漢劇藝術節”、昆山戲曲百戲(昆山)盛典、武漢全國漢劇藝術研討會暨漢劇流播主要地區優秀作品展演活動、陜西安康全國漢劇優秀劇目會演等交流活動。組織承辦兩屆“龍巖戲劇藝術節”,獲領導及觀眾好評,組織編撰《閩西漢劇系列叢書》等工作。

      編劇:王文勝

      國家一級編劇

      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

      福建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 

      福建省武夷劇社會長

      曾獲漳州市第二批優秀人才、漳州市文化名家等榮譽稱號。從事戲劇創作30多年,其中整理薌劇《保嬰記》獲第十三屆中國戲劇節優秀劇目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入選第十五屆文華大獎終評并參加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與人合作創作錦歌《凌波情》獲第九屆全國曲藝牡丹獎·文學獎。創作京劇《大唐才女》獲第六屆中國京劇節銀獎。創作越劇《才女魚玄機》、薌劇《黃道周》、越劇《海絲情緣》、京劇《紅土》、薌劇《谷文昌》、薌劇《李林》和高甲戲《莫耶·延安頌》分別榮獲福建省第24、25、26、27、28屆戲劇會演劇本一等獎或劇目一等獎。京劇《紅土》入選2018年全國優秀現實題材舞臺藝術作品展演、全國脫貧攻堅優秀舞臺藝術展演。薌劇《谷文昌》入選“2018年度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創作扶持工程”十大重點劇目,同時入選文化部“2018年度全國舞臺藝術重點創作劇目名錄”,晉京參加“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2019全國舞臺藝術優秀劇目暨優秀民族歌劇展演”。潮劇現代戲《秘密交通戰》獲第十四屆廣東藝術節一等獎,并獲“特別貢獻者”榮譽稱號。創作京劇新編歷史劇《望兒臺》榮獲福建省第29屆戲劇會演劇本征文一等獎。

      導演:吳茲明

      國家一級導演

      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閩藉藝術名家

      第五屆中國戲劇獎·優秀導演獎獲得者

      導演作品:薌劇現代戲《戲魂》古裝戲《保嬰記》潮劇《還官記》獲國家文化部文華優秀劇目獎,文華新劇目獎及文華大獎終評。《保嬰記》還獲得中國戲劇節優秀劇目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首屆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及滾動資助項目。入選國慶六十五周年優秀劇目(北京)展演及參加中國藝術節。薌劇現代戲《谷文昌》獲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創作扶持工程十大重點劇目及2019年全國優秀劇目(北京)展演及入選中宣部,文旅部建黨100周年優秀劇目展演。《西施與伍員》《王翠翹》《母子橋》《保嬰記》《谷文昌》《林巧稚》《李林》《海邊風》《江春霖》《桑浦山花》《若蕖》《秘密交通站》均獲得福建,廣東兩省歷屆藝術節比賽的劇目一等獎,導演一等獎(優秀導演獎)。《秘密交通站》獲得廣東省“特殊貢獻者”稱號。《戲魂》《保嬰記》入選福建省政府文藝百花一等獎。現代戲《紅軍入漳》獲文化部第十一屆群星優秀劇目獎。薌劇(說親)獲第九屆中國優秀小戲十佳特別推薦節目。所導演劇種有薌劇(歌仔戲),潮劇,越劇,采茶戲,漢劇,南詞,粵劇,莆仙戲等劇種。

      音樂設計:鐘禮俊

      國家一級演奏員

      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

      廣東漢劇作曲家、廣東漢樂頭弦演奏家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廣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廣東漢劇代表性傳承人

      廣東民族管弦樂學會副會長

      廣東省音樂家協會會員

      梅州市民族管弦樂學會會長

      是廣東漢樂、廣東漢劇音樂領軍人物。表作品有:《蝴蝶夢》《白門柳》《金蓮》《黃遵憲》《塵埃落定》《詩娘》《李堅真》《王昭君》《天風海雨梅花渡》《章臺青柳》等二十多部。其中三部廣東漢劇《柳如是》《金蓮》《蝴蝶夢》拍成戲曲電影。2020年《王昭君》(擔任作曲)參加第十四屆廣東省藝術節榮獲優秀唱腔設計獎、2023年《天風海雨梅花渡》參加第十五屆廣東省藝術節榮獲唱腔設計、配器一等獎等。策劃組織《百人漢樂·漢曲》《民族風·客家情》《黃麗華一廣東漢劇唱腔》音樂會、《錦上添花》音樂會,主編《廣東漢樂合奏譜》,負責指導編寫了《廣東漢樂、廣東漢劇鄉土教材》,把廣東漢樂《博古》(工尺譜)推向比利時弗蘭德第十一屆世界合唱比賽獲VP4民謠組金獎。

      唱腔設計:鐘禮杰

      國家二級演奏員

      閩西漢劇作曲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閩西客家十番音樂省級代表性傳承人

      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

      中國戲曲音樂家協會會員

      福建省戲曲音樂專委員會員

      福建省戲劇家協會會員

      主要作品有:閩西漢劇古裝戲《儒生外傳》、閩西漢劇現代戲《桃花吟》、閩西漢劇古裝戲《二度梅》、閩西漢劇現代戲《紅翎子草鞋》、閩西漢劇現代戲《擂皮子七七和俏俏嫂》合作、閩西漢劇現代戲《伯公燈》及折子戲《救裴》《拾玉鐲》《六月雪》《失子驚瘋》《小放牛》《打漁殺家》《大保國》等作曲。

      唱腔設計:廖赟

      師從鐘禮俊、鐘禮杰

      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會員

      福建省戲劇家協會會員

      福建省龍巖市音樂家協會會員

      現就職于龍巖市漢劇傳習中心,擔任戲曲作曲兼琵琶演奏,畢業于廈門大學琵琶碩士。

      舞美設計:林志斌

      國家一級舞美設計

      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

      福建省戲劇家協會理事

      福建省舞美學會副會長

      作品多次獲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精品劇目、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優秀劇目、文化部“文華優秀劇目獎”、中國戲劇節“優秀劇目獎”;文化部“文華舞美設計獎”、“中國戲劇獎”、中國戲劇節“優秀舞美設計獎”、“華文地區優秀舞美設計獎”、“中國舞美學會獎”、省內外藝術節“舞美設計一等獎”等。 

      燈光指導:齊仕明

      國家一級舞美(燈光設計)

      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作品涉獵廣泛,多部作品獲“文華大獎”“文華新劇目獎”中國京劇藝術節獎,中國戲劇節“舞美燈光獎”,中國“秦腔藝術節舞美燈光獎”,中國“評劇藝術節舞美燈光獎”中國“少數民族藝術節舞美燈光獎”“天下第一團舞美燈光獎”“中國藝術節獎”全國“五個一工程獎”中國“戲曲學會獎”等國家級獎項,作品入選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代表作有京劇《高高的煉塔》《大足》,吉劇《一夜皇妃》《關東雪》滿族新城戲巜鐵血女真》,評劇《祥子虎妞》巜趙錦棠》,秦腔《鎖麟囊》《焚香記》,豫劇《清河灣》《琵琶記》;薌劇《生命》《烏山魂》莆仙戲《海神媽祖》《踏傘行》閩劇《雙蝶扇》《貶官記》。

      燈光設計:黃濱華

      龍巖市漢劇傳習中心舞美隊隊長(舞臺技師)

      福建省舞美學會理事

      代表作品:閩西漢劇現代戲《擂皮子七七與俏俏嫂》、閩西漢劇新編歷史劇《史碑鑒》、閩西漢劇現代戲《紅翎子草鞋》、閩西漢劇現代戲《伯公燈》、閩西漢劇《狀元媒》、閩西漢劇《二度梅》、山歌戲《紅嫲》、建黨百年大型情景劇《紅旗永不倒》等。

      服裝造型設計:曾育妮

      國家一級舞美(服裝設計)

      創作涉及潮劇、薌劇、歌仔戲、高甲戲、莆仙戲、漢劇、粵劇、花鼓戲、南詞戲等多個劇種。作品曾榮獲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創作扶持工程十大重點劇目、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中國戲劇節優秀劇目獎、中國田漢戲劇獎劇目獎、多次獲省級藝術節劇目金獎和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個人兩度榮獲廣東省藝術節優秀舞臺美術服裝設計單項獎。漢劇《王景弘》為2021年度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中國戲曲服飾研究”(批準號:21ZD14)階段性成果。主要作品:薌劇《保嬰記》《谷文昌》《烽火僑魂》,潮劇《繡虎》《李商隱》《秘密交通站》,歌仔戲《海邊風》,高甲戲《李光地》,莆仙戲《御史江春霖》,花鼓戲《戰地黃花》等。

      造型設計:姚鑰(姚虹林)

      國家一級化妝造型設計師

      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中國影視化妝協會會員。作品涉及影視及諸多戲劇劇種舞臺劇,拍攝千余部、集電影電視作品和創作了百余部舞臺劇。歷任央視春晚、戲曲春晚及各大綜藝晚會化妝、造型總監。在創作中,大膽嘗試、不斷創新,為戲曲造型與影視造型相結合做出了突出貢獻。其作品分別榮獲“文華大獎”“五個一工程獎”“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獎”和“中國藝術節”“中國戲劇節”等多項國家級大獎。其作品曾多次榮獲“中國藝術節文華獎”,“中國戲劇節獎”,“五個一精神文明建設工程獎”,“中國京劇節獎”,等國家級獎項,多部作品入選“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田漢戲劇獎”。在創作中,大膽嘗試、不斷創新,為戲曲造型與影視造型相結合做出了突出貢獻。

      化妝設計:吳垠燁

      國家三級舞臺技師

      擔任化妝設計的代表作品有:《伯公燈》《狀元媒》《二度媒》《十五貫》《春娘曲》,主要化妝作品有:《史碑鑒》《春草闖堂》《仇大姑娘》《祝枝山嫁女》《紅翎子草鞋》《三拜花堂》,在龍巖市各大重要文藝晚會中擔任化妝設計及化妝指導。 


      主演介紹

      李勇洪飾演王景弘

      國家一級演員

      主工老生

      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

      中國戲曲導演學會會員

      2007年赴上海戲劇學院高級編劇研修班學習,2012年獲得國家一級演員任職資格。2019年赴中國戲曲學院參加“文化和旅游部2019戲曲藝術人才培養項目”戲曲導演班學習。

      先后在閩西漢劇《祝枝山嫁女》、《春草闖堂》、《百里奚認妻》、《仇氏女》、《血色杜鵑》、《桃花吟》、《擂皮子七七與俏俏嫂》、《史碑鑒》、《儒生外傳》中擔任主演并多次在省內獲獎。  

      涂玉壽飾演鄭和

      龍巖市漢劇傳習中心優秀青年演員

      國家三級演員

      工老生

      曾獲第四屆福建藝術節·福建省第24屆戲劇會演表演獎;福建省第七屆“武夷獎”青年演員銀獎;福建省第26屆戲劇匯演三等獎;第十三屆福建省戲劇水仙花獎專業組表演獎三等獎;第七屆福建藝術節·福建省第27屆戲劇會演表演獎三等獎;第十一屆福建省中青年演員比賽獲銀獎。  

      賴建城飾演何公公

      工文丑

      1984年進入漢劇團,擔主演及主配的劇目《仇氏女》《春草闖堂》《花燈案》《祝枝山嫁女》《三拜花堂》《丑女外傳》《康王告狀》等三十多個劇目。

      鐘松彬飾演王禎

      龍巖市漢劇傳習中心優秀青年演員

      工小生

      2014年7月畢業于中國戲曲學院附屬中等戲曲學校,2022年畢業于中國戲曲學院,同年在龍巖漢劇傳習中心工作至今,師承西漢劇著名表演藝術家蔡培昌。

      胡婷飾演海妹

      國家二級演員

      工閩西漢劇青衣

      師承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鄧玉璇、伍銀蓮老師

      福建省戲劇家協會會員

      曾在閩西漢劇《擂皮子七七與俏俏嫂》、《紅翎子草鞋》、《伯公燈》、《春娘曲》、《百里奚認妻》、《薛平貴別窯》、《柴房會》、《貴妃醉酒》、《昭君和番》等多個劇目中擔任主角,多次在省級專業比賽中獲獎。

      魏進鵬飾演宣德帝

      龍巖市漢劇傳習中心優秀青年演員

      工小生

      曾獲第十二屆福建省“水仙花”戲劇獎優秀新苗獎,擅演劇目有《薛平貴別窯》、《花燈案》、《二度梅》等。

      丘啟濤飾演老火長

      龍巖市漢劇傳習中心優秀青年演員

      國家三級演員

      工文丑

      常演劇目有《花燈案》《十五貫》《春草闖堂》等,曾獲第十二屆福建省“水仙花”戲劇獎比賽專業組表演銅獎。

      張敏飾演蘇干剌

      龍巖市漢劇傳習中心優秀青年演員

      工文丑

      畢業于中國戲曲學院,曾在第七屆福建省藝術節第二十七屆戲劇會演《伯公燈》中榮獲表演二等獎。2020年在第十屆福建省中青年演員比賽中《雙下山》劇目獲得銅獎。

      劉建明飾演海生

      龍巖市漢劇傳習中心優秀青年演員

      工文丑

      畢業于中國戲曲學院,曾在第七屆福建省藝術節第二十七屆戲劇會演《伯公燈》中榮獲表演二等獎。2020年在第十屆福建省中青年演員比賽中《雙下山》劇目獲得銅獎。

      饒榮華飾演哈利茲罕

      武平縣漢劇藝術傳承保護中心青年演員

      習老生

      福建省戲劇家協會會員

      武平縣戲劇家協會副主席

      在大型閩西漢劇《定光佛緣》、《百姓鎮軼事》、《追夢青山》等劇目中擔任主演。在第十二屆福建省"水仙花"戲劇獎比賽獲專業組表演銅獎;第26屆福建省戲劇匯演劇目《百姓鎮軼事》獲個人銀獎;第十四屆福建省“水仙花”戲劇獎比賽獲專業表演組銅獎。

      鐘鑫德飾演朝臣

      武平縣漢劇藝術傳承保護中心青年演員

      工小生兼老生

      2011年7月畢業于龍巖市藝校,同年在武平縣漢劇藝術傳承保護中心工作至今。2015年,參加福建省第12屆“水仙花”戲劇比賽,獲得專業組銀獎。


      院 團 簡 介

      龍巖市漢劇傳習中心,成立于1952年,是龍巖市文化和旅游局主管的全額核撥事業單位。主要職能為保護、傳承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閩西漢劇”,努力打造文藝精品,培養藝術創作及表演人才,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公共文化服務活動,定期開展公益性漢劇劇目展演,完成市委、市政府交辦的演出任務和其它公益性任務。龍巖市漢劇傳習中心足跡遍于北京、上海、廣東、江西、武漢、昆明、昆山等地,曾多次赴新、馬、泰、印尼、港、澳、臺等國家和地區開展文化藝術交流活動。近年來,龍巖市漢劇傳習中心復排上演了《百里奚認妻》《打洞結拜》《祝枝山嫁女》《春草闖堂》《蘭繼子》《狀元媒》《春娘曲》《白蛇傳》《貴妃醉酒》《昭君和番》等十幾個優秀傳統劇目,并創作上演了《俏俏嫂》《擂皮子七七》《血色杜鵑》《史碑鑒》《紅翎子草鞋》《伯公燈》等多個現代戲劇目。


      藝 術 節 日 程 表

      欧美在线观看不卡,日韩毛片久久91,亚洲国产精品大秀在线播放,9191在线亚洲精品
      • <bdo id="y4mge"></bdo>
        • <strike id="y4mge"><em id="y4mge"></em></strike><s id="y4mge"></s>
          <td id="y4mge"><em id="y4mge"></em></td>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妇| 欧美成人伊人十综合色| 成人免费男女视频网站慢动作| 国产乱理伦片a级在线观看|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不卡| 欧美一级黄视频| 日韩午夜电影网| 国产剧情麻豆剧果冻传媒视频免费| 久久婷婷激情综合色综合俺也去| 韩日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一卡2卡3卡4卡无卡免费 | 特级欧美老少乱配| 夜夜爽免费888视频| 亚洲理论精品午夜电影| 4jzbtv四季彩app下载|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99| 久久精品资源站| 色综合色国产热无码一| 师尊要被cao坏了by谦野| 免费播放哟哟的网站|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swag| 欧美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真人无码作爱视频免费|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无码 | 中文字幕专区高清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天堂综合一区在线| 天天综合天天做天天综合| 亚洲精品人成无码中文毛片| 青青操免费在线视频| 日韩午夜在线观看| 又硬又粗又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在线播放| 538在线精品| 日韩免费视频网站| 四虎影片国产精品8848| bt天堂网www天堂在线观看| 欧美性xxxx极品| 国产伦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七次郎最新首页在线视频| 波多野结衣中文丝袜字幕|